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100%国产,桐乡巨石打破国外垄断!
最新动态
100%国产,桐乡巨石打破国外垄断!
2024-06-20
14
收录于话题
#会员动态
在位于嘉兴平湖的某氢能企业内,机器臂在半空中挥舞,将一个个巨大的玻璃纤维Ⅳ型压力气瓶搬运至指定位置。
“与传统金属容器钢瓶相比,我们的玻纤气瓶自重可以减少70%,储氢能力也大幅提升,是传统金属容器的2至3倍。”公司负责人介绍。
这项全球领先储运技术的基础原材料,全部来自桐乡的巨石集团。
氢能作为一种零碳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能源,也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其产业链上下游任一细分行业,都将是千亿级别。
近年来,嘉兴大力布局氢能产业。而作为全国玻纤龙头企业的巨石,早已在这新赛道上发力。
“这就是我们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为氢能源在未来全球市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巨石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胜杰博士指着展厅内的一个白色圆柱体,说道。
记者走近细看,只见圆柱体的表面按照某种规律布满了道道纹路,整个圆柱体像极了一个被拉长放大的“毛线球”。
这上面的每一道纹路其实就是玻璃纤维,起到保护气瓶的作用。
“1个长度11米左右的储氢瓶,就要用掉将近700公斤的玻璃纤维产品。100吨的玻璃纤维,可制成150个左右的大型储氢瓶。”徐胜杰介绍。
这组数据,着实令人有些惊讶。
“其实,关于储氢瓶材料的研发工作,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了。”徐胜杰接着说。
记者,再次被震惊了。
彼时国外氢能发展已如火如荼。“你们可以做吗?”某次展会上,一位国外客户向巨石提出了产品需求。
一句话,让巨石敏锐地捕捉到了新市场。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那么轻松。
让纤细的“绕指柔”材料最终转化为强度远超“百炼钢”的储氢容器,储运材料的性能必须足够稳定。
几经甄选,高模量高强度玻璃纤维系列成为巨石的首选。
但徐胜杰和团队却感到压力颇大,“氢能应用属于高端领域,还是得往更高标准去优化调试。”他为记者举例,储氢瓶材料要求的玻纤拉伸强度要比普通产品高出50%以上,其使用寿命也要达到20年之久。
拉伸强度、蠕变性能、疲劳性能……一项项指标,团队成员逐个击破。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达标,而是创造标准。”
团队还不声不响干了一件大事——“我们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浸润剂的100%原料国产化。”
浸润剂是什么?储氢瓶的外保护层是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简单理解,浸润剂就是两种材料的粘合剂。
“在缠绕领域,传统玻璃纤维进入环氧树脂会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产品性能,新型浸润剂除了能实现界面结合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有效避免大量气泡的产生。”徐胜杰向记者解释。
但长期以来,该技术一直被国外所垄断,也就是俗称的“卡脖子”问题。
“没有,我们就自己研究。”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试剂,涉及的分子结构就多达上万种。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面包,对成百上千个参数一遍遍验证、分析、微调……这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团队,很拼。
徐胜杰坦言,可能为了某个参数,团队会“挣扎”好几个礼拜,“比如之前遇到只要添加某种原材料浸润剂就会沉淀失效,找了好久原因也没找到,一度都想放弃了。后来团队尝试改变分子结构,对原材料进行修饰,问题迎难而解。”
9个月时间,尝试了超300种配方,团队终于迎来了产品成型的成功时刻。“当看到一步步研发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的时候,是无比激动的,坚持原始创新,真的不容易。”
巨石浸润剂原料的自主研发,也打破了国内市场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自主化供应。
“桐乡罐”的研发量产,也让桐乡在氢能产业这块“必争之地”赢得了一定主动权和话语权。
“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大街上跑的氢能汽车都会有巨石产品的烙印。”徐胜杰信心满满。
来源:浙江在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