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玻纤及制品进出口量单月环比“双降”
1.出口情况
2025年1-10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出口量为162.86万吨,同比下降4.7%;出口金额累计23.42亿美元,同比上涨0.6%。
10月单月出口量达到15.01万吨,受国庆假期等因素影响,单月出口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7%。出口额为2.17亿美元,环比下降5.2%,同比下降5.6%。
图1 2024年以来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各月出口量变化情况
其中,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和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10月单月出口量分别8.2万吨、2.5万吨、0.7万吨、2.0万吨、1.7万吨,占比分别为54.7%、16.4%、4.6%、13.6%、10.75。五大类产品出口量环比增速分别为-11.4%、-5.7%、-5.4%、9.6%、-3.9%;同比增速分别为-4.5%、-6.3%、-22.3%、5.0%、-20.6%。
图2 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10月出口占比情况
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10月单月出口量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玻璃纤维制化学结合毡,出口量分别为5.2万吨、2.5万吨、1.6万吨,三项合计占本月总出口量的62.0%。
10月单月出口量环比增长前三位的分别是宽度不超过30厘米的玻璃纤维纱线制紧密平纹机织物(经涂布或层压)、其他化学粘合的玻璃纤维制网孔织物、宽度超过30厘米的玻璃纤维纱线制紧密平纹机织物(经涂布或层压),环比分别增长88.5%、53.7%、26.1%。
10月单月出口量同比增长前三位的分别是宽度超过30厘米的玻璃纤维纱线制紧密平纹机织物(经涂布或层压)、其他玻璃纤维制垫、其他化学粘合的玻璃纤维制网孔织物,同比增长分别是96.9%、39.9%、28.5%。
2.进口情况
2025年1-10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进口量为8.42万吨,同比下降2.1%;累计进口金额为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7.8%。
10月单月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量为0.83万吨,环比下降4.1%、同比上涨10.0%;进口金额为1.08亿美元,环比上涨2.0%、同比剧增45.6%。
其中,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和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10月单月进口量分别6141.0吨、550.1吨、99.6吨、429.5吨、1058.3吨,分别占到本月总进口量的74.2%、6.6%、1.2%、5.2%、12.8%。五大类产品进口量环比增速分别为-1.0%、-41.4%、-55.1%、105.2%、-0.7%,同比增速分别为8.9%、-12.8%、-21.7%、36.8%、30.2%。
图4 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10月进口占比情况
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10月进口量排在前三位的仍旧是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长度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进口量分别是3445.3吨、1640.3吨、860.1吨,合计占本月总进口量的71.1%。
受国庆假期、军民两用物项审查及印度反倾销终裁等综合因素影响,10月单月出口量环比下降7.0%,结束了自3月份以来连续保持的单月出口规模超16万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并持续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此,全行业要统筹应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玻璃纤维新材料作为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的核心支撑材料,既深度契合国内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政策的培育方向,更精准顺应了“十五五”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要求和重点布局。在全球绿色低碳主题的发展趋势下,玻璃纤维行业终将实现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的双向突破。(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黄如诔)
